科技巨头市值王座争夺战:微软盘中碾压苹果,但盘后财报“黑天鹅”引爆美股尾盘跳水

当地时间5月1日,美股三大指数在“八连涨”的狂欢中迎来一场“冰火两重天”的戏剧性行情。道琼斯工业指数、标普500指数双双续写连涨纪录,纳指更是大涨1.52%,科技股狂潮一度将微软总市值推至全球第一宝座。然而,盘后苹果股价暴跌近4%、国际油价上演“3分钟跳水3%再拉升1%”的惊魂过山车、特朗普突然宣布对伊朗石油买家“全面封杀”,三大事件交织下,美股的“八连涨神话”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美股八连涨背后的“脆弱平衡”:经济数据与地缘政治的双重绞杀

5月1日的美股交易日,表面看是一场“皆大欢喜”的狂欢。道指收涨0.21%至40752.96点,标普500指数涨0.63%至5604.14点,两者均创下2024年以来的最长连涨纪录;纳指则在科技股带领下暴涨1.52%,万得美国科技七巨头指数单日飙升2.83%,微软盘中一度涨逾10%,总市值短暂超越苹果,成为全球“市值王”。然而,这场狂欢的根基却脆弱不堪——国际油价单日波动超4%、美国制造业PMI数据意外下滑、前财长耶伦与萨默斯接连发出“衰退警告”,无一不在暗示:美股的“连涨神话”不过是风暴前的宁静。

支撑美股上涨的直接动力,是国际贸易局势的短暂缓和。5月1日,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证实,加拿大和墨西哥制造的汽车零部件将免于5月3日生效的25%关税,这一政策被市场解读为“北美供应链压力缓解”的信号。然而,这一利好却被美国自身经济数据的疲软冲淡。当日公布的美国4月ISM制造业指数为48.7,虽高于预期的47.9,但仍处于萎缩区间,且需求与产出双双下滑,用工持续收缩。更令市场担忧的是,ISM制造业商业调查委员会主席Timothy Fiore直言:“关税推升成本,价格上涨加快,导致新订单积压、供应交付放缓、库存增长。”——这无疑是对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的直接控诉。

苹果财报“变脸”:大中华区失速与关税成本暴增的双重暴击

若说美股的“八连涨”是表面繁荣,那么苹果财报的“黑天鹅”则是刺破泡沫的第一根针。当地时间5月1日盘后,苹果发布2025财年第二财季财报:营收953.59亿美元,同比增长5.08%;净利润247.80亿美元,同比增长4.84%。然而,这份看似亮眼的成绩单却因两大“暗雷”被市场无情抛弃:一是大中华区收入同比下降2.26%至160.02亿美元,远低于预期的168.3亿美元,创下2020年以来最差表现;二是苹果警告称,若全球关税政策不变,第三财季成本将增加约9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或来自中国供应链转移的潜在风险。

市场对苹果财报的解读迅速转向悲观。盘后交易中,苹果股价一度暴跌近4%,市值蒸发超1000亿美元。投资者担忧,大中华区作为苹果第二大市场,其营收失速不仅反映出中国本土品牌华为、小米的竞争压力,更暗示全球消费电子需求可能进入“寒冬期”。而关税成本的上升,则进一步挤压苹果本已微薄的利润率——尤其若美国政府未来对华加征更多关税,苹果供应链或面临“去中国化”的艰难抉择。更讽刺的是,就在苹果财报“变脸”的同时,微软却凭借云业务超预期增长,盘中总市值一度超越苹果,尽管收盘时仍以3.16万亿美元屈居第二,但这场“市值王座争夺战”已彻底点燃市场对科技股估值泡沫的质疑。

油价V型反转与特朗普“禁油令”:能源市场成为地缘政治新战场

如果说苹果的暴跌是科技股的“内伤”,那么国际油价的剧烈波动则是全球经济的“外伤”。5月1日,ICE布油期货主力合约上演了一场“3分钟跳水3%再拉升1%”的惊魂过山车:盘中一度跌破60美元/桶,创下近三个月新低,随后因阿曼与伊朗宣布推迟第四轮间接谈判,油价强势反弹,最终收涨超1%。这场波动的幕后推手,正是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一纸禁令。

当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任何从伊朗购买石油或石化产品的国家或个人都将遭受美国制裁,将被禁止与美国做生意。”这一言论被市场解读为美国对伊朗“极限施压”政策的升级。自2025年1月上任以来,特朗普政府已多次威胁切断伊朗石油出口,甚至扬言对进口伊朗石油的第三国实施“二级制裁”。尽管业内人士认为,美国难以直接阻断伊朗与中印等国的能源交易,但特朗普的强硬表态仍引发市场对“中东能源供应中断”的恐慌。

油价波动背后,是全球能源市场格局的深刻重构。一方面,美国页岩油产量持续增长,试图取代沙特与俄罗斯成为全球最大产油国;另一方面,伊朗正通过“灰色渠道”向中国、印度等国出口石油,日均出口量仍维持在100万桶以上。而阿曼与伊朗推迟间接谈判,更令伊核协议重启希望渺茫。多重因素交织下,油价已不再是简单的供需博弈,而是沦为大国博弈的“金融武器”。

耶伦萨默斯“衰退预言”应验?美股后市面临三大“生死劫”

苹果的暴跌、油价的波动、特朗普的禁令,不过是美股当前困境的冰山一角。真正令市场胆寒的,是美国前财长耶伦与萨默斯的“衰退预言”。5月1日,耶伦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直言,美国政府的关税政策将对经济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消费者与企业都将承受成本上升压力,而“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已经显著上升”。这一警告与萨默斯4月30日的言论如出一辙——萨默斯当时表示,市场预计美国经济今年有70%概率陷入衰退,若政府不尽快调整经济政策,衰退风险将进一步加剧。

两大前财长的警告绝非危言耸听。当前,美股正面临三大“生死劫”:

1. 企业盈利见顶:尽管苹果、微软等科技巨头财报亮眼,但大中华区失速、关税成本上升、供应链转移风险,正削弱企业未来增长预期;

2. 估值泡沫破裂:标普500指数市盈率已高达25倍,远超历史均值,而科技股占比超30%的纳指更是被高盛警告“泡沫化”;

3. 政策转向风险:美联储虽维持高利率,但经济数据疲软或迫使其提前降息,而降息可能引发“滞胀”担忧,进一步冲击股市。

技术面上,标普500指数与纳指均已逼近历史高位,但尾盘跳水暴露出多头信心不足。若未来几周经济数据持续疲软(如非农就业、CPI通胀),或企业财报出现更多“黑天鹅”,美股或面临短期调整压力。而从长期看,全球供应链重构、地缘政治博弈加剧、科技革命周期进入瓶颈期,均可能削弱美股的“领涨地位”。

全球资本的“避险游戏”:黄金、美元与比特币的三国杀

在美股“八连涨”的狂欢背后,全球资本早已开启“避险游戏”。5月1日,黄金价格单日暴涨2%,突破2350美元/盎司,创下历史新高;美元指数则从105高位回落至104.5附近,显示市场对美元资产的信心动摇;而比特币更是在“减半行情”预期下,单日暴涨8%,突破65000美元。

黄金的暴涨,源于市场对“滞胀”的恐慌。耶伦与萨默斯的“衰退预言”、特朗普的“禁油令”、油价的剧烈波动,均强化了投资者对“高通胀+低增长”的预期。而美元的回落,则与美国经济数据疲软、美联储政策转向预期升温直接相关。更值得关注的是比特币的崛起——作为“数字黄金”,比特币正吸引大量传统避险资金流入,其与黄金的“替代效应”日益显著。

八连涨之后,美股将走向何方?

5月1日的美股行情,像极了一场精心编排的“荒诞剧”:道指与标普500指数续写连涨神话,科技巨头市值争夺战如火如荼,但盘后苹果的暴跌、油价的剧烈波动、特朗普的“禁油令”,却将这场狂欢背后的脆弱性暴露无遗。耶伦与萨默斯的“衰退预言”,更像是一记警钟,提醒市场:当关税阴云笼罩、地缘政治风险升级、企业盈利见顶时,美股的“八连涨”不过是风暴前的宁静。

对于投资者而言,当前市场环境下的核心策略是“防御与进攻并重”:一方面,增持黄金、国债等避险资产,对冲潜在衰退风险;另一方面,关注人工智能、清洁能源等结构性机会,捕捉新一轮科技革命红利。而无论美股后市如何演绎,5月1日的这场“冰火两重天”行情,都已成为全球资本市场对美国经济“脆弱性”的一次集体预警——当贸易战、科技战、能源战三重压力叠加时,没有谁能在风暴中独善其身。

责任编辑:钟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