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执政百日下的美元危机

特朗普正式就任美国总统后,其以“美国优先”为核心的关税政策迅速成为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的导火索。

短短三个月内,从钢铝关税到汽车关税再到“对等关税”,美国政府不断升级贸易保护主义措施。

朝令夕改的政策导致企业供应链成本飙升、全球贸易摩擦升级,叠加美联储货币政策不确定性,美股市场遭遇百年最差开局,美元创下自1973年以来美国总统任期前100天最差表现。

与此同时,全球金融市场呈现显著分化:黄金与亚洲部分市场受益于避险资金流入逆势上涨,而美元信用与美债地位则因政策不确定性面临动摇。

美元资产被抛弃

特朗普上任以来美股经历了三次标志性暴跌。

3月9日,当媒体就美国是否会出现经济衰退提问时,特朗普在总统专机“空军一号”上对记者说:“谁知道呢?”此番言论一出,3月10日,美股上演“黑色星期一”——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狂泻890点创两年最大单日跌幅,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以4%的断崖式下跌击穿29个月纪录,标普500指数更以155点暴跌击碎200日均线支撑。

4月2日,特朗普正式宣布“对等关税”,这一超出预期的激进政策让美国金融市场罕见地呈现出“股债汇三杀”局面,美股三大指数当日暴跌超5%。此后,恐慌情绪蔓延至全球金融市场。4月7日,日经225指数和东证指数期货开盘触及跌停直接熔断;A股开盘后,3000多只股票跌停;欧洲股市也笼罩在暴跌的阴影中,德国DAX指数盘中一度跌超10%,英国富时100指数开盘跌近6%。4月3日至4月8日期间,纳指累跌逾13%,道指累跌近11%,标普500指数累跌逾12%。

4月9日政策突然反转,部分关税暂停推动道指单日暴涨7.87%,创2020年以来最大涨幅。然而短暂反弹后,4月21日特朗普施压美联储降息未果,叠加对华关税维持145%高位,标普500指数再跌2.36%,纳指重挫2.55%,道指单日蒸发近千点。

据统计,特朗普执政首季度,标普500累计下跌14%,远超1941年罗斯福时期因二战辩论引发的9%跌幅,成为百年来最差总统任期开局。其间,美股总市值蒸发超10万亿美元,仅4月3日—4日两天即损失6.6万亿美元,创史上最大两日缩水纪录。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指数较2月高点下跌超20%,罗素2000小型股指数跌超25%,双双陷入技术性熊市。

瑞士百达资产管理首席策略师卢伯乐(Luca Paolini)表示,“如果关税全面实施,美国企业盈利或缩减约15%,股票市盈率可能进一步下降10%。实际利率下行仅能提供有限的缓冲。在衰退情景中,标普500指数或跌至4500点附近。鉴于衰退风险攀升,我们认为避险是审慎之举。”

美国个人投资者协会最新调查显示,过去两个月,超半数受访者对美股持悲观态度。彭博社指出,“卖出美国”交易势头增强。

资金涌入避险资产

“对等关税”大幅提高了全球非美国家与美国的贸易成本,加剧全球经济走弱及商品需求转弱预期。原油、铜等大宗商品价格承压,黄金等避险资产价格持续创新高。

4月22日,COMEX黄金期货价格突破3500美元/盎司大关,盘中最高触及3509.9美元/盎司,再度刷新历史新高。

年初以来国际金价累计涨幅超20%。而黄金期货价格从每盎司3100美元关口到3200美元,仅用了约10个交易日。再从3300美元到如今的3500美元,仅仅用了4个交易日。

除了黄金,亚洲资产也获得青睐。上周,日元对美元汇率强势升破140心理关口,创下自2024年9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这一波升值背后,既受到日本央行货币政策转向的推动,也叠加了美日经贸谈判、地缘政治风险及市场避险情绪的共振。

此外,在众多新兴市场中,印度股市率先收复了“对等关税”推出以来的所有跌幅。

富达国际基金经理Amit Goel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从中长期角度来看,印度市场前景较为积极,拥有极具吸引力的投资机会,而且盈利持续增长的优质企业估值仍处在合理范围。“预计印度经济再平衡或会持续一段时间,经济有进一步放缓的风险,因此慎选优质股票尤其重要,重点关注消费、工业和公用事业等估值较高的行业。与此同时,大型银行的估值仍然非常具有吸引力,医疗保健行业也拥有更好的增长前景,同时我们看好信息科技服务行业,该行业能够通过美元收入起到多元分散作用”。

景顺固定收益可持续及影响力投资组合经理林纯晖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美国关税政策带来的忧虑导致全球风险资产遭到抛售,亚洲投资级别债券表现稳健,息差扩大幅度较低,跑赢美国投资级别债券。亚洲债券这一资产类别可提供多元化的行业敞口,非金融行业占指数权重不超过10%,这在当前环境下是一个优势。“从行业角度看,专注当地市场而且基本面稳定的亚洲债券发行人的表现会更稳健,并因此带来投资机会,包括中国科技、媒体和电信(TMT),澳大利亚公共事业,印度非银行业金融公司、投资级别债券,亚洲消费等领域的部分发行人”。

美元信任危机

长期以来,美债、美元分别被视为“全球资产定价之锚”以及重要的避险资产。分析指出,“对等关税”推出后,美债在短时间内遭遇史诗级抛售,体现出对美国自身的反噬。

美债10年期收益率从1月的3.8%飙升至4.9%。4月21日,美元指数自2022年4月以来首次跌破99点关口。自1月20日特朗普重返白宫以来,美元已下跌近10%,创下自1973年以来美国总统任期前100天最差表现。数据显示,1973年至2021年拜登就职期间,美国总统前100天内美元表现平均上涨约0.9%。

与此同时,特朗普对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解雇威胁,加剧了市场对美联储独立性的担忧,让美元陷入信用危机。

国泰海通证券认为,目前不是美元的流动性危机,而是美元的信用危机。在美国经济前景悲观的情况下,美债收益率不但没有下行、反而大幅上行,而美元汇率反而还贬值,美元的对手——黄金、其他国际货币的价格大幅上涨,显示出全球对美元的信任程度下降,开始寻找替代的国际货币。

德意志银行主管全球外汇研究的分析师乔治·萨拉韦洛斯表示,美国政府种种政策对美元地位构成伤害,全球“去美元化”正在加速。事实上,从减持美债、增加黄金储备、改变石油结算币种,到减少美元贸易结算并探索建立双边本币互换机制、区域本币结算机制,许多经济体早已在采取切实行动减少对美元的依赖。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杨子荣分析称,美国“对等关税”政策试图通过贸易保护主义手段缩小贸易逆差,违背了美元霸权赖以维持的逻辑。与此同时,贸易摩擦引发“去美元化”趋势,全球正通过推动本币结算、区域货币合作或储备货币多元化来减少对美元的依赖。美元信用被削弱也可能引发美元贬值、美国国债抛售等连锁反应,进一步动摇美元霸权的根基。

IMF首席经济学家古兰沙在4月22日的发布会上直言,股市、债市和汇市的同步波动,正体现市场对“当前世界秩序的重新评估”。他强调,这场全球金融重估仍属有序,但金融系统的韧性正面临挑战,各国需警惕金融条件过度收紧带来的系统性压力。

责任编辑:栎树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