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举措接近于赤字货币化是眼下唯一可行选择

  央行正在打破赤字货币化的禁忌--考虑到政府需要巨额举债来应对新冠疫情造成的衰退,这样做也无可非议。

  彭博经济研究周三公布的分析称,一些央行实施的大规模资产购买措施已经让他们接近于财政赤字货币化,这种做法历来被视作是恶性通货膨胀的推手。

  眼下,这是唯一可行的选择,彭博全球首席经济学家欧乐鹰及经济学家Scott Johnson写道。

  央行资产购买量与政府债券发行量之比

  新冠疫情造成的财政损失,再度引发人们对央行是否该通过印钞和购买政府债券来帮助政府的热议。

  欧洲央行被法律禁止为财政赤字埋单。在英国,央行行长安德鲁·贝利已经否认英国央行在这样做。但主张改变的人辩论称,量化宽松政策其实是同一回事,只不过是在二级市场买入债券。

  若没有央行帮助,政府可能很难以低利率融资,经济复苏将难上加难。

  况且,他们背负的赤字何其庞大。据彭博经济研究,到2021年底,G-20经济体的公共债务可能因税收下降和刺激成本飙升而增加13.1万亿美元。

  到今年年底,债务规模与GDP之比可能会蹿升到99.3%,但要说采取行动的成本很高,那么按兵不动的成本只会更高。若发生严重衰退,债务与GDP之比可能在2020年达到104.2%,并进入急剧上升轨道。

  欧乐鹰和Johnson写道,虽然新兴市场债务负担较轻,但对外部融资的依赖限制了他们的举债能力。这是一个重大负面因素,意味着他们将面临长期低迷。在发达经济体中,义大利和西班牙面临的财政挑战最大。

  在欧元区和英国,预计央行将消化所有额外的债务,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日本的央行将消化40%-60%的债务。

  为支持金融稳定,资产购买激增,欧乐鹰和Johnson写道。现实情况是,在主要发达经济体,甚至是一些新兴市场,央行正在打破赤字货币化禁忌。

  他们表示,通膨飙升并非不可避免。过去十年多数时间都游走在赤字货币化边缘的日本的经验表明,通货膨胀失控远非必然结果。在其他地方,眼下风险与其说是通膨,不如说是经济衰退伴随通缩。

  然而如果物价压力最终上升,央行将面临一个不可能的选择,控制通膨就意味着加息,他们写道。这样做会使政府的偿付能力和金融稳定面临风险。

关键词阅读:央行 赤字货币化

责任编辑:史文瑞 RF13549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