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策略:新冠疫情冲击下 美股有多大风险?
来源:中信证券
COVID-19冲击,美国股市迎来今年第一波回调,标普500全年盈利增速预期已从1月中旬的9.74%下调至7.89%,而美债收益率也重现倒挂。展望2020年,经济基本面、人口老龄化和政策意味着共同基金“股债轮动”的现象不会出现,而盈利预测的持续下修预计将再次阶段性拖累美股表现。但中长期,ETF资金持续的被动配置以及较大体量的回购仍将利好以FAAMNG为代表的美国科技巨头。避险情绪消退后,收益率曲线有望再次陡峭化,助力银行股的反弹,新兴市场也有望迎来增量资金,利好离岸中资股。
COVID-19全球扩散冲击欧美股市。
受疫情全球扩散的冲击,2月20日以来,全球主要股市都出现了大幅回调,标普500和纳斯达克分别下跌了7.6%和8.7%。除了估值较高、受冲击明显的科技股、特别是半导体行业以外,近期领跌的行业主要集中在航空、旅游、能源等,与疫情大幅爆发后A股和港股下跌的行业分布一致。2018年圣诞节以来的“涨估值”模式一直延续至这轮回调的开始,流动性宽松的溢出效应带动标普500指数于2月14日突破19倍的水平,但目前已回调至18.8倍。同时,随着2019年4季报的逐步披露,今年的EPS增速预期却从季报期开始的9.74%下调至7.89%。此外,随着长端利率的快速下行,债券市场也试图再次“倒逼”美联储降息。目前来看,市场预期美联储最早可能于4月FOMC会议降息,概率49.1%vs.去年年底的6.2%。
2020年美国市场资金流向展望:三大因素意味着资金不会出现“股债轮动”。
首先,2月的PMI数据显示美国经济仍处于扩张的后周期,GDP增速放缓趋势今年将延续。第二,由于养老金占整体长期共同基金的比例已超过50%,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也意味着资金更倾向于固收类资产。第三,疫情冲击下,短期资金对防御性资产的需求更强,例如利率债和黄金。
近一年半以来巨量国债陷入或接近负收益率区间也意味着持有黄金的机会成本大幅下降。此外,疫情过后预计随着避险情绪的消退,长端的美国国债收益率也会反弹,收益率曲线重新陡峭化,收益率上升能够抬升投资者回报率,进一步吸引增量资金流入。
美股展望:回调后科技巨头和银行股有配置价值:
结合当前市场环境,以及资金流向和配置的分析,我们维持《2020年美国市场投资展望:谢幕牛市》(2019年12月8日)中对今年美股市场的观点,预计企业盈利预测的逐步下修将导致整体美股市场出现8-10%的跌幅。
短期来看,疫情的冲击已引发市场今年的第一波回调,股票型长期共同基金延续流出。除旅游、能源等受冲击最为明显的行业外,出于对全球产业链扰动的担忧,制造业特别是半导体等板块也将经历最为显著的估值回调。
但中长期,ETF资金持续的被动配置以及较大体量的回购仍将利好以FAAMNG为代表的美国科技巨头。此外,避险情绪消退后,收益率曲线有望再次陡峭化,将助力银行股的反弹。
疫情过后新兴市场有望迎来增量资金,利好离岸中资股:
年初以来,美元指数已录得2.6%的涨幅,美元兑人民币也明显升值。疫情过后,预计全球经济的企稳将带动美元逐步走弱,叠加全球主要央行扩表的流动性溢出效应,新兴市场权益类资产有望得到增配。从美国市场潜在的增量资金来看,由于去年中美贸易摩擦导致的避险情绪,美国货币市场基金全年累计净流入5530亿美元,是2018年净流入的3.5倍。截至2019年底,美国货币市场基金的净资产已达3.63万亿美元。待全球避险情绪消退后,美国投资者料将增加风险资产配置的比例,权益类资产中,估值有明显优势的人民币资产,特别是离岸中资股有望受青睐。
风险因素:
1)美国与主要贸易伙伴摩擦大幅升级;2)全球央行货币宽松低于预期;3)美国居民消费出现大幅下滑;4)美股公司回购显著下降。




- 银行股迎来“黄金买点”?摩根大通预计下半年潜在涨幅高达15%,股息率4.3%成“香饽饽”
- 华润电力光伏组件开标均价提升,产业链涨价传导顺利景气度望修复
- 我国卫星互联网组网速度加快,发射间隔从早期1-2个月显著缩短至近期的3-5天
- 光伏胶膜部分企业上调报价,成本增加叠加供需改善涨价空间望打开
- 广东研究通过政府投资基金支持商业航天发展,助力商业航天快速发展
- 折叠屏手机正逐步从高端市场向主流消费群体渗透
- 创历史季度新高!二季度全球DRAM市场规模环比增长20%
- 重磅!上海加速推进AI+机器人应用,全国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盛大开幕,机器人板块持续爆发!
- 重磅利好!个人养老金新增三大领取条件,开启多元化养老新时代,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喜人!
- 重磅突破!我国卫星互联网组网速度创新高,广东打造太空旅游等多领域应用场景,商业航天迎来黄金发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