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冲刺美股上市 亏损背后有何隐忧?

  从招股书披露的情况来看,36氪已不再是一个普通的商业媒体号。

  致力于服务投资人及初创公司的商业媒体平台36氪这次有了新辅导对象了。

  这次的辅导对象是它自己。如果这次上市结果不如意的话,36氪境遇大概就和新东方老师亲自下场考雅思最终只考得6分无法出国一样——大写的尴尬。

  上个月底,一直致力于辅导别人的“尖子生”36氪终于交出了它的招股书答卷。这一次,它要上市融资不超过一亿美元。但细细看来,这并非是一份完美的答卷。

  即使是嘴上说着都行的“尖子生”,真要自己上,也往往难以令所有人满意。

  1

  36氪竟是家营销顾问公司?

  36氪的故事,始于2010年尚在读大学的刘成城和他的小伙伴们。他们因为找不了创业的灵感,于是查了一下外国初创项目,然后灵感就有了。

  他们之后将海外的创业项目业务、研发周期、能力要求、采用技术等一一整理发到论坛上,发现关注的人越来越到多,证明很多人和刘成城一样,苦于找不到创业的方向。

  当年12月8日,36氪网站正式上线,并逐渐从一个信息服务平台变成集信息、融资服务及初创企业孵化于一体的综合平台。

  按公司介绍,内容生产只是其经营模式的根本。在内容生产的基础上,公司衍生出了线上广告、增值服务(包括顾问、线下活动、整合营销等服务,按项目收费)、订阅服务(包括个人、机构投资者及企业订阅,按专栏或服务包收费)等创收点。

  具体而言,截至今年上半年,公司线上服务、企业增值服务及订阅服务三项取得的收入分别为39.4%、50%及10.6%。

  而在此一年之前,三项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0.4%、22.9%及6.7%。从比例的变化来看,为企业提供整合营销、顾问及线下活动服务的增值服务增长极为迅速。而在一般媒体的主要营收来源——广告一项,虽然其收入亦在迅速增加,但所占比例亦从2017年底的61.4%开始一路下滑。

  另外,内容订阅服务所占比例则在逐年上升,截至今年年中业务产生收入已达2132.5万元,接近去年全年一年(2507.2万元)的水平。

  

  从各项服务的用户及单位用户收入数据来看,其广告服务客户数目由去年年中的155个增至210个,每个用户贡献收入由32.9万元增至37.9万元;同期企业增值服务客户则由52个增至131个,贡献收入从31.9万元翻番至77.2万元;订阅服务的机构投资者数目为114家,接近去年年底数据(121家),但单位贡献收入则从去年年底的11.9万元跌至7.2万元。

  近期,公司三项服务均维持稳定增长,服务客户数目稳步增长。当中,企业增值服务表现尤其亮眼,且已成为36氪的最主要营收来源。

  

  从收入占比变化来看,36氪已走出与传统自媒体不一样的路子。在你以为它就是一家依托内容生产从单纯产生平台广告收入的新媒体平台的时候,人家已经利用自己现有的内容资源在企业增值营销的路上走得顺溜,同时在订阅服务及广告服务等传统的媒体营收来源上两手并抓。

  同时,这亦是最大化利用自己的平台数据资源。作为主要服务新商业企业的媒体平台,36氪对初创企业的发展及营销本身就比较了解。

  浓眉大眼的36氪,乍一看上去是一个家商业媒体公司,但从创收业务来看,则更像是一家营销顾问公司。

  2

  快速增长的隐忧

  截至目前为止,36氪给出的数据都非常亮眼。

  截至6月30日十二个月,平台月均页面浏览量为3.48亿,去年全年生产10.8万条内容,数据库收录企业超过80万家,年营收增速为148.2%。

  公司将自己定义为专注服务中国新商业参与者的平台。国内新商业方兴未艾,36氪也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车道,除了上文提到收入和三大业务覆盖客户快速增加,最直观的每月页面浏览量亦在快速提升。截至去年12月21日、今年3月31日及6月30日止十二个月期间,36氪在自有平台及第三方平台(包括微博、微信、今日头条及知乎)的浏览量分别为1.96亿、2.25亿及3.48亿,增速呈加快趋势。

  

  虽然36氪提供服务收费(主要是广告)并不与浏览量直接挂钩。但更多浏览量意味着更多的曝光,即浏览36氪的用户或用户浏览平台的频率在提高,因此平台在新商业领域知名度及影响力亦会提升,从而为三大业务增长提供更多的“底气”。

  实际上,目前在新商业行业中,36氪已是国内较为有影响力的媒体。

  但在营收规模、细分行业影响力不断扩大的同时,平台创造的利润却未能跟上其快速扩张的步伐。

  今年上半年,公司产生亏损4549.8万元,较去年同期831.3万元有所扩大。其中,营运开支(研发、一般及行政、销售开支)由去年的3874.6万元大幅增加至今年的1.14亿元,增长近两倍。

  据公司表示,该研发、行政、及销售部分营运开支的大幅增加均与有关团队人员增加有关。其中,一般及行政开支中人员开支(4亿元)同比便大增了近七倍(686.4%),主要为普通股重新分配为优先股公允值差价产生以股票为基础的薪酬开支大幅增加所致。

  另外,上半年公司销售团队人员开支增长逾一倍(106.9%)、研发团队的人员开支亦同比增加近两倍(193.0%),增长的原因均主要是由于团队人数增加所致。

  

  目前,平台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总人数由2017年年底的194人增至去年年底的411人,至今年上半年,再进一步增至478人。在现有人员构成中,营销团队共217人,占比最大,为45%;研发团队有56人,占13%。

  在团队人数快速增加同时,如何把控制好有关团队人数增长带来的有关开支增加,做好“盈利”方面的数据,自是平台要完善自己的“答卷成绩”需要注意的问题。

  

  除经营端开支大幅增加之外,平台收入成本亦由上年上半年的4800万元增至1.38亿元,同比上升187.5%,主要是由于企业增值服务及线下培训的场地费用及执行费用、广告生产费用及设备租赁费用及营运成本上升所致。该部分有关费用的上升主要与经营业务的增长有关。

  因此,收入成本占总收入比例亦从去年年中的66.3%增至今年同期的68.4%。同时,这亦意味着36氪毛利率在下降。

  3

  36氪的未来如何?

  36氪的slogan是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而关于它自己未来,则依托于中国新商业的发展。国内新商业的蓬勃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广告、企业增值需求,亦为36氪创造了市场。

  按CIC报告预测,中国新商业商业服务市场规模在2014年至2018年由70亿美元增长至202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约为30.3%。而至2023年前,市场规模仍将维持22.5%的复合年增长率维持较高速增长。

  除了依靠的行业有充足的发展空间之外,36氪的发展优势当然还有丰富的初创公司数据储备。另外,平台还已积累数个拿得出手的“案例储备”:李宁、新氧等上市公司都是平台曾经的座上客。除此之外,36氪举办WISE新商业大会亦是扩大行内品牌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渠道。

  从“未来”上看,作为服务新商业的媒体平台,目之所及,36氪中短期的未来应该还算比较明朗。

  值得一提的是,据招股书披露的持股情况来看,目前36氪持股比例最高的董事并不是创始人兼联席董事长刘成城,其持股比例仅有6.2%,而是公司首席执行官兼联席董事长冯大刚(持股比例为17.5%)。机构持股方面,蚂蚁金服旗下基金API (Hong Kong)Investment Limited 持有公司16.1%的股权。

  

  4

  结 语

  2017年2月,36氪举办了一个主题为「如果给你200元,你会怎么花?」的征稿活动。故事被选中的参与者将获得200元的行动基金,去完成自己的心愿。

  最终,平台选出的参与者包括了一位白血病患者、一位父亲等极为普通的人。他们的诉求也不过只是简答地回馈帮助过自己的朋友以及给女儿画一幅关于未来的话等极为简单的诉求。

  但36氪新媒体副总监姜涛却表示,这次活动让他意识到36氪不仅仅只是一个普通的商业媒体号。

  从招股书披露的情况来看,36氪的确已不再是一个普通的商业媒体号,利用平台上数据资源,它已经成功衍生出了为初创企业提供整合营销、顾问的企业增值服务,还有一般内容平台都有的知识付费的内容订阅服务、平台广告服务等。

  从营收增长、自由资金流向及用户覆盖等各方面数据来看,平台正处于迅速扩展时期。目前,平台的快速扩张亦对其利润造成了一定的负影响。而长远而言,为新商业企业提供服务的36氪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很多人懂得很多道理,却未必过得好这一生。

  曾帮助新氧等上市公司进行整合营销的36氪,真到自己要上市时候,身上也有一定的问题。老师亲自上场考试是否会考砸,不妨拭目以待。

关键词阅读:36氪 上市 亏损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