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跌入熊市了吗?什么是熊市?

  所谓“熊市”,最普通的定义就是较之峰值下跌20%。那么,该如何判断美国股市大盘是否进入了熊市呢?尽管可以使用的指数有若干个,但是大多数人往往都会选择道指或者标普500指数。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专家伊沃里奥(Jim Iuorio)在TheStreet刊文称,投资者之所以会选择标普500指数,是因为它的覆盖面要比道指宽阔许多,而波动又没有大幅度倾向于科技板块的纳指那么剧烈。1999年以来,标普500指数总计出现过三次熊市,而每一次熊市的起因都各自不同。2000年是因为科技股泡沫破灭,2007年是因为房地产泡沫破灭,这两次的规模和破坏力都要比2011年那次欧元区危机造成的迷你熊市严重得多。事实上,不单单是每一次熊市各有缘起,它们各自之后发生的牛市,也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一面。

  任何资产的价格,基本上都是由三方面因素决定的,即叙事、情绪和市场头寸。所谓叙事,指的是那些基本面方面的因素。比如,诸如经济状况的改善,消费者需求的增长、新技术的发展和低利率等都有能力托起一场牛市,而这些都属于叙事的范畴。

  所谓情绪,指的是投资者当中的广泛信念,比如大家都觉得自己如果不尽快买进,就可能错失巨大的回报。在这方面,比特币近年的行情就是个极为鲜活的例子,大家最初将其视为一种有趣的新技术,后来将其视作是一种资产,再后来……

  相比之下,所谓市场头寸就是普通投资者不那么容易理解的一个概念了。简而言之,这就意味着有些时候,价格之所以会由涨转跌,就是因为所有的潜在买家都已经入场,不再有新的资金加入进来了。在这方面,最经典的一个故事就是老肯尼迪(Joe Kennedy)发现,连给自己擦鞋的小孩子都在投资股票了,于是他立即做出决定,抛掉了自己的全部股票投资。

  近二十年间的三次熊市,较大的那两次都是在出现明显的资产泡沫之后发生的。尽管在这里说“明显”可能会被斥责为后见之明,但所谓泡沫就是如此,所有人都知道那是泡沫,但是没有人能够预见到破灭的时间。这些泡沫都是前述三方面的因素在相当长时期内火力全开的结果。

  第一次是因为互联网新技术的崛起,而第二次是因为房地产价格从不回头地一路上涨,这些诱使投资者开始相信牛市不会再有结束的一天。当所有普通人都押上自己能够押上的全部赌注,去豪赌科技股和房地产时,狂热也就达到了顶点。于是,风向急转,从所有人都极度看涨变成所有人都极度看空,夺路而逃。下一阶段就是保证金追缴下的强行卖出。

  2000年那次熊市的最底部,标普500指数下跌了51%之多,而2007年的那次更下跌了58%。相比之下,2011年的那次则要温和得多,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只是基本面出了问题,情绪和头寸并未“热心配合”。

  那么,将这些例子拿来和2018年的情况进行对比,能够得出怎样的结论呢?在2018年当中,市场经历了两波超过12%的下挫,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盘整已经演变为不容置疑的熊市呢?那就首先必须回答一系列关键的问题。

  基本面是否已经变化?

  是的。利率已经上涨,意味着在投资者那里,股票迎来了新的竞争对手。国际贸易关系也高度紧张,可能造成怎样的后果,目前还难以逆料。

  市场情绪是否已经变化?

  是的。当下的环境中,看上去恐惧和忧虑正在逐渐抬头,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股票期权波动幅度的强烈提升就是证据。

  市场头寸是否已经到了可以推动大幅度下跌的地步?

  还没有。当前疲软行情发生前的局面与其说是接近于那两次大熊市,还不如说是和2011年更加类似。

  综上所述,现在投资者确实有足够多的东西值得担心,而熊市发生的可能性也是实实在在的。只不过,大家需要明白的是,并不是所有熊市都会像2000年和2007年那么极端,那么可怕。

关键词阅读:熊市 美股

责任编辑:史文瑞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