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美股崩盘道指一天狂泄13% 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

  近日以来,伴随美股突然持续暴跌,越来越多的观察家开始将今日的局面与1929年10月相提并论。美国股市1929年的崩盘是大萧条时代的先声,深刻影响了后来的美国经济与金钱文化,直至今日,堪称是美国历史上的头号股灾。

  想要真正理解1929年崩盘,就必须知道当时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发生,以及美国人不得不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才从崩盘,以及之后的严重衰退灾难中走出。

  1929年崩盘经过

  历史学家提到1929年那段悲惨经历时,经常会用到“黑色星期一”这个典故,指的是当年金融市场崩盘,并将美国经济拖入泥沼的标志性交易日。后来,1987年大崩盘中又出现了第二个“黑色星期一”,看起来,星期一似乎是个有魔力的日子,但是投资者千万不要将这相隔数十年的两者混淆起来。

  那是1929年的10月28日,美国股市一天里就损失了13%的财富,也为历史学家们所谓的“咆哮20年代”画上了句号。此前,从1921年到1929年9月,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一路从63点上涨到了381点,可谓是史无前例的大繁荣时期。

  黑色星期一上演前的那个周五,即10月24日,美股市场其实还是高收的,华尔街的投资公司和大银行们都在购买股票,推高大盘,但是这种行情迅速就被证明是很短命的……

  当时,投资公司和重量级银行家们想要通过大量买入股票来稳定市场,在周五造就了一轮小小的涨势。可是周一,卖家蜂拥入场,挤兑局面出现,实实在在的崩盘上演了。到周二,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票成交量超过1640万股,其中大多数都是来自恐慌的卖单。

  对1929年崩盘的一个常见误解就是,以为那一切都是一天当中的行情。事实并非如此,崩盘是持续了若干个交易日的,尤以10月28日和29日为最,道指在那两天里就损失了25%。一个月后,道指跌到了41.22点的史上最低点,而之后三年内,失业率就窜升到了30%。

  大萧条1939年伴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寿终正寝了,但是道指回归崩盘前的高点,还要一直等到1954年。

  1929年崩盘前的警讯

  颇有讽刺意味的是,1929年崩盘恰恰是发生在一个美国人对经济的看法极为乐观的时期。

  当时,股市正处在强劲的涨势之中,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企业都处于满员运转状态,消费者情绪高涨,因此经济也一直非常强势。只不过,当时制造业产出增长速度已经开始减缓,而失业率也在逐渐抬升了。

  不过,投资者依然在华尔街内线人士——这些人当时靠着投资者股票交易的佣金都发了大财——的怂恿下持续将资金注入已经呈现出高度投机色彩的市场,他们的投资当中有超过1200亿美元都是借贷而来。很快,股市就严重高估了。

  其实,当时美国经济当中已经出现若干线索,说明真实情况并没有看上去那么美好。

  1929年9月,当股市开始走低时,恐慌抛售发生了,投资者售出股票很大程度上正是为了拿回自己投入股市的借款。虽然市场在之后又发生了反弹,但是几乎没有谁真正赚到了钱。

  之后的三年时间里,数以百万计的投资者整个投资组合资产都全部灰飞烟灭,甚至还有很多人在大萧条当中失去了自己的住宅和工作。或许,数字更有直观的说明力——崩盘前价值1万美元的美股投资,到1932年,价值将只剩下1400美元。

  联邦政府在崩盘后的措施

  事实上,1929年崩盘发生之后,美国政府并没有立即采取迅速的行动。

  当时的总统胡佛是有限政府理念的坚定支持者,在这样一段危险的时期,依然坚持联邦政府不该干预经济的态度。因此,在崩盘后最初几个月里,联邦政府遵守着胡佛的命令,并没有对崩盘和致命的经济低迷做出多少直接反应。

  到了1930年,已经有极为充分的证据证明,胡佛这种绝对放任的“不干涉主义”政策已经与美国人民的真实需求严重脱节了,白宫改弦更张,制定了一个通过让美国人重新回归工作岗位来结束萧条的计划。这一年,胡佛建立了总统就业紧急工作委员会,与各地的职介中心及福利部门合作,让人们重新开始工作。

  随即,胡佛进一步推出了其他若干联邦政府深度介入的经济干预政策,包括:

  ——建立国家信贷公司,帮助处境艰难的银行确保偿付能力,继续开业。

  ——建立复兴金融公司,帮助银行、铁路和制造业等行业获取急需的资金。

  ——签署1932年《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后者放款了商业信贷审批流程,释放了价值7.5亿美元的黄金储备来支持企业贷款,对经济发挥了支撑作用。

  ——签署1932年《紧急救济和建设法案》,为复兴金融公司提供金融支持,让后者可以为各州政府,以及受到严重冲击的地方政府提供资金。

  这一系列紧急行动不能说没有效果,但也很难说有多了不起的效果,美国公众自然而然地将大萧条的发生,以及复苏的疲软都看作了是胡佛和共和党的责任。很快,胡佛就在总统大选当中输给了罗斯福,而且民主党还同时获得了国会两院的多数地位。

  罗斯福总统在引领美国走出大萧条方面也获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整个国家经济真正完全复苏,还是在1939年至1945年的二战期间。当时,美国在两条前线上同时作战,对于制造业产品、日用消费品和支持人员的需求极为巨大,最终吹散了长期笼罩在经济头顶的阴云。

  1929年崩盘的重要教训

  1929年股灾当中值得人们为了避免悲剧重演而去汲取的宝贵经验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事实上,当初参与改写历史的那些重要主题,放到今天也依然是有着极为现实的意义的,比如高企的消费者和企业债务(2008年崩盘和之后的衰退也和这一点有着莫大关系)、各行业监管不足(和1929年的许多银行一样),以及投资者在股市大涨局面下的肆意投机等。

  下面就是一些由1929年得来,在今天依然有重要价值的教训:

  ——避免使用杠杆。1929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在于,投资者借了太多的钱来投资股市,因为他们相信股市将永远上涨而不会下跌。这是个巨大的错误。当股市真的下跌了,债权人希望收回自己的钱,但是投资者杠杆程度过高,财务状况糟糕,已经无力偿还。投资者必须明白,在投资时千万不要借钱。在市场上涨时,要克服这样的诱惑确实不容易,但是一旦市场下跌,你就会为自己的明智庆幸不已了。

  ——对泡沫不要存有幻想。只要泡沫出现,投资者就必须予以重视。如果股价看上去已经高到不现实的程度(前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曾经做过“非理性繁荣”的概括),那么投资者就必须谨慎起来,不能再为已经高企的股票支付更高的价格了。

  ——市场内线人士不会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历史已经证明,当经济出现状况的时候,华尔街上每个人都是先顾自己的,根本不会有谁将普通投资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这方面,2001年的安然丑闻是一个较新的例子。该公司的管理层在财务数据上作假,拉高公司的股价,消息被曝光后,意识到联邦监管部门将很快介入的高管们飞速抛售股票,进一步加剧了其大跌的势头,然而持有公司股票的普通员工就没有那么好运了,只能含泪接下烂摊子。

  ——经济当中,所有东西都是彼此关联的。1929年股市崩盘和随之而来的大萧条揭示的最重要规律之一就是,所有主要的经济角色,股市也好,银行也好,消费者也好,大家都是绑在一起的。当其中一方处境恶化,其他几方沦落到类似境地其实只是时间问题。

  通观古今,1929年崩盘可谓是美股历史上最糟糕的下跌周期,整个市场上,300亿美元财富灰飞烟灭——相当于2018年的3960亿美元。整个国家花了几十年的时间才最终复元,也为美国人提供了宝贵的精神食粮,让大家在未来的日子里有机会持续仔细思考金钱、经济、股票投机和投资风险等重大问题。

关键词阅读:美股 崩盘 非理性繁荣

责任编辑:史文瑞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