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次贷危机10年后 我们应吸取两个教训

  来源:肖磊看市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至今,已经整整10年了,这10年是全球经济从低谷中逐渐拍拖危机困扰,走向复苏的10年,是全球经济在经历极大衰退波折之后修复伤口的10年。在这10年里,全球各国均不同程度的遭受了金融危机的伤害,也利用了各自在货币、财政、技术等诸多方面的大力度改革,帮助自己国家,以及全球经济从衰退中,走向全面复苏。

  10年后的今天,全球经济应该说已经从整体上恢复到2008年危机前的正常水平了。虽然,单独从利率水平,部分发达国家的GDP增速,危机重灾国的政府债务规模等方面来衡量,比危机前的2007年还有很多不足,但是,全球整体的贸易、就业、主要的国际金融机构(大银行)、以及资本市场等,都已经恢复到正常水平。特别是股票市场,大宗商品市场,以及各国房地产市场,已经开始吸引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其中。因此,我们判断,全球性的资本投资浪潮正在开启。

  为何我们会认定全球性的投资浪潮开始形成?在这一浪潮中投资者应该注意那些风险呢?

  当我们回顾10年全球金融危机救助的过程时,不难发现,10年前,当全球资产价格断崖式下跌之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经济体国家首先开启了超低利率政策,和QE(量化宽松政策)直接救助的非常规货币手段。所有这些非常规的,大力度的货币流动性操作,即货币放水,无非就是要填补2008年危机爆发后所形成的巨大债务窟窿,帮助当时的实体经济,即企业和个人降低金融杠杆。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当时国际贸易大国,为避免危机进一步恶化,更是最早的主动开展了4万亿经济刺激,而实际上所带动的金融杠杆和民间投资总额,超过20万亿之多。

  货币的发行,其背后是信用的扩张。美国的信用扩张是将企业、个人债务转化为美国政府信用扩张,用政府的信用扩张来实现经济救助。10年间,美国政府债务规模由不足10万亿美元,扩展到21万亿美元,间接向市场释放超过80万亿美元的货币流动性。

  欧洲的信用扩张是将个人和政府的债务,转化为企业信用的扩张,这直接造成欧洲经济复苏的整体缓慢和极不均衡。中国同样也使用了信用扩张的策略,用个人的高额储蓄规模、超高外汇储备规模做基础,扩张个人信用和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帮助企业和政府实现信用的延续和扩张。

  全球性的信用货币扩张,确实帮助各国经济开始逐渐恢复经济活力。但要保证剩余债务延续,后续的债务杠杆扩张,以及整个全球经济复苏信心的建立和持续,都需要货币信用的进一步扩张。直到2015年末美国的首次加息,才开始了全球货币扩张速度的放缓。

  由于各国经济复苏进程极不平衡,欧洲、日本还继续保持负利率水平和QE操作。中国虽然在努力实施金融严格监管、去杠杆,但个人和企业债务扩张的却还在加速。而美国的实际加息速度和幅度都非常小,且利用美元国际货币的霸主地位,在努力吸引全球美元的回流。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之前不止一次的判断,全球性通胀是一定会集中爆发的。但事实是,直至今天,就全球资产价格来看,除非美国股市和中国楼市分别上涨3倍和5倍之外,其它投资领域的资产价格仅仅是恢复到了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

  就全球货币流动性来看,太多的货币停留在市场中,而且多集中于个人和企业手中。各国投资者均将美国股市作为最优投资选择,毕竟美股市场拥有全球性的企业最多,从而制造了美股历史最长的牛市行情。

  中国除外,中国在10几年的高房价泡驱使下,太多的货币已经从个人和中小企业手中转移并停留在政府和大企业中手。但这也有好处,就是政府进行信用扩张的空间非常大。

  当全球经济稳步复苏得到近一步确认之后,各国经济的逐渐向好,会吸引各类国际资本积极参与金融投资,将涵盖各国的股市、大宗商品、固定资产(房地产市场)等。但美国股市遭受高额政府债务和利率上行压力的影响,以及中国楼市所遭受的政府严格限购的影响。我们认为,这两大投资领域存在极大投资风险。因此,从更理性投资的角度来看,除了这美国股市和中国楼市外,伴随着全球经济复苏的进一步巩固,其他任何资产都将迎来最好的投资机会。

关键词阅读:美国股市 次贷 美国政府 全球经济 加息

责任编辑:史文瑞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