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莱德:我们准备好迎接下一场危机了吗?

  2018年,金融危机过去十周年了。当初危机下暴露出的许多问题已经被解决,因此很多人认为再发生一次类似危机的几率很低。

  在此乐观的市场情绪下,贝莱德首席全球投资策略师Richard Turnill提醒投资者,这十年来市场的发展诱发了一些新的风险,并且一些旧风险仍然值得注意。

  令人担忧的高杠杆水平

  (对比2007与2018美国各机构债务水平,图片来源:贝莱德)

  上图对比了,美国政府、个人、金融机构及非金融机构公司2007年和2018年的杠杆水平。与2008年危机的杠杆高位比,个人和金融机构的杠杆率有所下降。而个人和金融机构的高杠杆,恰是当年金融危机的风暴中心。

  那么新的风险在哪里呢?Turnill指出,主权债券及非金融机构公司的杠杆与之前相比有所上升。尤其是美国国债,从2007年GDP占比52%蹿升至如今近94%。而非金融机构公司的杠杆在2007年后一度回落,后来又反弹超过07年的杠杆水平。

  让他颇为挂心的是,这个风险不仅限于美国,而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

  低息环境使高杠杆与10年前相比更为便宜,而平均到期时间也有所拉长,因此现有债务对升息政策有一定的的防御性。

  投资进行时,保持谨慎态度

  2008年以来,整个金融系统的风控及承压能力都有所提高。银行有更大的流动性缓冲,且受到比从前更强的监管力度。在这个方面,Turnill认为美国的银行比欧洲做得更好。

  在危机后的监管政策下,全球金融体系整体更为稳固,金融机构在遇到预期外的事件时,应对能力也更强。

  Turnill分析指出,目前市场上尚未有明显的极端情绪,如极高的估值、极低的风险溢价等。并且,上次金融危机仍让投资者心有余悸,如今并没有盲目集中投资风险资产,投资风格与危机前相比更为小心谨慎。

  那么市场在这美好的景象下,有没有暗藏风险呢?在Turnill看来,风险点还不少。

  他提醒投资者,如今美联储和欧盟相关机构在搭救破产银行上,没有金融危机前自由,在法律上受到了更多的限制。其次,在目前全球的低息环境下,央行的货币政策可以操作的空间更小,更别提还有些大央行尚未结束其量化宽松政策。此外,全球十年来主权债券的规模激增,削弱了财政刺激的规模。

  并且,大银行的资产变得更为集中,这种现象导致即使是大型跨国银行在危机下的承压能力也不见得会更好。

  另外,金融危机时,欧洲各国中央清算行衍生品交易的不透明被市场诟病,也被认为是危机的其中一个诱因。而这些年来CCP促进了衍生品交易的透明度,但是CCP的新政策应对危机的能力还未被检测。

  而在目前多国宏观局势不明朗的情况下,他担心全球在面对下一波金融危机时,是否还能如08年一样万众一心。

  最后Turnill表示,十年前引发金融危机的那些全球金融体系的薄弱点已经被有效应对,但是这些弱点并没有消失,依然存在。而目前世界宏观面不确定性的上升,他认为加强投资组合的抗压性及稳健性尤为重要。(WEEX)

关键词阅读:贝莱德 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

责任编辑:史文瑞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