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豪赌百济神州 新药研发成最大风险

  [摘要] “主要是因为百济神州有几个新产品在不久之后便可以获批上市,这方面的确定率比较高,而且研发管线的长远布局也不错。”东方高圣深圳负责人瞿镕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中国医药界,百济神州((NASDAQ: BGNE/06160.HK)无疑是一个特殊的存在:成立8年时间,研发项目烧钱无数,没有任何自研新药上市,公司尚未盈利并持续大额亏损,却跻身中国生物制药(港股01177)行业龙头行列,并在美股与港股实现双重上市。

  继2016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之后,8月8日,百济神州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交易,发行价108港元/股。百济神州因此成为首家美、港两地双重上市的中国生物医药龙头企业。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百济神州之所以成为中国药监新政实施以来最受资本青睐的宠儿,主要在于其强大的研发管线。众所周知,新药研发充满险阻,进入临床阶段亦是“九死一生”,而百济神州却有3种新药已进入最后临床的“冲刺”阶段。

  这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公司的身价。截至2018年3月,百济神州融资活动所提供的现金净额为7.64亿美金。据悉,百济神州此次从港股发行获取的资金超过60亿港元。

  “主要是因为百济神州有几个新产品在不久之后便可以获批上市,这方面的确定率比较高,而且研发管线的长远布局也不错。”东方高圣深圳负责人瞿镕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而百济神州所面临的难题是,在通过资本手段顺利融资改善经营环境,并持续投入研发管线的同时,公司的核心药品能否按部就班地获批上市,继而获得营业收入和利润,使全体股东收益。

  美股方面,截至8月18日收盘,百济神州报收157.32美元,总市值达92.84亿美元;港股方面,截至8月20日,百济神州-B(港股06160)报收94.45港元,总市值达724.60港元。

  再融超70亿港元

  百济神州又一次刷新中国创新药企业的融资纪录。

  今年7月27日,百济神州公布计划通过香港首次公开发行及全球股票发行6560万股普通股,票面价值每股0.0001美元 (“股票”),并计划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公司称,本次发行初始由590.40万股供香港公众认购的股票和5969.60万股供国际认购的股票组成,其分别代表全部发行股票的9%和91%。该配售比例可重分配。同时还授予联席全球协调人(joint global coordinators)30天内额外购买最多合计984万股股票的权利。

  百济神州香港发行的中介机构可谓豪华。摩根士丹利、高盛、瑞信和中信里昂证券(CLSA Limited)是本次公开发行的联席全球协调人,联席账簿管理人和联席牵头经办人。中金香港证券、德意志银行、UBS AG Hong Kong Branch是本次公开发行的联席账簿管理人和联席牵头经办人。

  此次发行,百济神州最多集资73.21亿港元,计划将从发行获取的净收入用于临床试验,准备注册申报以及推出和商业化其核心候选产品(zanubrutinib, tislelizumab和pamiparib),用于持续扩展其抗癌及其他潜在治疗领域的产品组合,以及用于营运资金,扩展内部能力和一般公司目的。

  在此之前,公司已于2016年2月在纳斯达克上市。对于此次港股上市的理由,百济神州表示:“上市及全球发售将为我们进一步开发及商业化候选药物提供必要资金。”

  管理层持股不断稀释

  自诞生之日起,百济神州就一直面临资金缺口,公司一直无新产品上市,“造血”功能几乎为零,而发展所需资金几乎全部靠股权融资,管理层的持股由此进一步稀释。

  百济神州的创始人欧雷强(John V.Oyler)系美国人,其很早就进入中国医药行业,并变身“中国通”。2010年,欧雷强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王晓东一起创办了百济神州,专注开发一流肿瘤治疗药物。

  自从插上资本的翅膀,百济神州便开始飞速发展。

  据招股书,2011年11月,百济神州与Merck &;Co., Inc.完成2000万美元融资。两年后的2014年11月和2015年4月,公司先后完成7500万美元A轮融资和9700万美元A-2轮融资。

  2016年2月,百济神州成功登陆纳斯达克,并完成1.82亿美元的首次公开发售。同年11月,百济神州再次完成2.12亿美元的随后公开发售。

  2017年8月,公司又一次完成1.89亿美元随后公开发售。到了2018年1月,百济神州完成8亿美元的随后公开发售。

  据瞿镕解释,美股的随后公开发售,区别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类似于中国A股的定增计划,“实际上就是一种融资行为”。

  根据招股书显示,百济神州的股权结构当中,公开股东占比约63.5%,百济神州董事及管理层持有约4.17%,Hillhouse Capital (高瓴资本)持有约10.14%,Baker Bros. Advisor LP(Baker Bros.实体)持有约22.19%,为第一大股东。Baker Bros.为投资至生命科学领域公司的长期投资合伙企业,系位于纽约的投资顾问,自2000年1月以来一直提供投资咨询服务。

  相比第一和第二大股东合计持股超过32%,百济管理层的持股比例相对较小。百济神州称,公司拥有权益的董事及高级管理层成员为欧雷强(2.32%)、Donald W. Glazer(0.62%)、Thomas Malley(0.06%)、王晓东博士(1.08%)、Amy Peterson博士(0.03%)、黃蔚娟博士(0.04%)及新加盟的吴晓滨博士(0.03%)。

  百济神州的高管团队系“清一色”的海归或具有跨国企业工作经验。在公司董事会层面,亦有来自股东方的代表。其中,董事会成员Michael Goller与Ranjeev Krishana分别为Baker Bros. Advisors LP的董事总经理兼国资投资负责人;董事会成员易清清为高瓴资本的合伙人。

  谋划研新药销售

  截至目前,百济神州已拥有6家全资子公司,涉及医药研究、医药研究及制造及医药咨询和推广服务等业务。

  百济神州眼下正陷入持续的大额亏损。8月9日,百济神州公布了近期的业务亮点及2018年第二季度和上半年的财务业绩。

  财报显示,公司2018年第二季度的净亏损为1.57亿美元,或每股美国存托股份(ADS)(2.92)美元,2017年同期净亏损为6055万美元,或每股ADS(1.52)美元。2018年第二季度,每股普通股净亏损为(0.22)美元,2017年同期为(0.12)美元。

  而相比2017年同期的“无收入”状态,截至2018年6月30日的第二季度,公司收入为5280万美元,“该收入主要来源于与新基公司合作带来的产品收入和合作收入,产品收入来自ABRAXANE 、瑞复美 及维达莎 在中国的销售,2018 年第二季度销售收入为3143万美元”。

  此外,在费用端(包含销售成本以及研发(R&;D)费用等),截至2018年6月30日,百济神州第二季度费用为2.16亿美元,2017年同期为5802万美元。

  而在外界较为关注的研发投入方面,百济神州称,截至2018年6月30日,第二季度研发费用为1.64亿美元,2017年同期为4725万美元,“研发费用的增加主要是由于正在进行和新启动的后期关键性临床试验支出增加,新药备案申请以及临床后期药物候选物的商业化的准备,产品上市前活动和供应相关的生产成本,以及临床前项目支出的增加”。

  百济称,总研发费用的增加还包括临床项目相关人员数量增加导致员工报酬支出增加。截至 2018年6月30日,第二季度与研发相关的股票期权费用支出为1072万美元,2017年同期为475万美元。该增加主要由于员工人数增加和股票价格的上涨。

  今年第二季度,前辉瑞中国区总经理吴晓滨加入百济神州的高管团队。招股书显示,其职责是中国策略规划及业务指导兼总裁。

  吴晓滨的待遇颇为丰厚,根据雇佣协议,其获得375万元的基本薪金以及其他奖金和丰厚的购股权等福利。“百济高薪挖吴晓滨加盟,主要是为了搭建公司未来的销售体系。”瞿镕表示。

  随着旗下3款新药已进入最后临床的“冲刺”阶段,百济神州正在谋划新药产品的上市销售。

  据了解,目前百济神州全部在研Pipeline产品组合包括8种内部开发或临床阶段的在研药物,包括三种处于中后期临床的在研药物,分别是BGB-3111(Zanubrutinib,BTK)、BGB-A317(Tislelizumab,PD-1)、BGB-290(Pamiparib,PARP),以及2种外部合作在研品种,分别是 Avadomide(CC-122,NHL)和Sitravatinib(多激酶抑制剂,NSCLC)。

  其中,Zanubrutinib 及 Tislelizumab 有望在2018年提出上市申请,“在近期内,计划着重抓住重大机遇,即全球开发及商业化潜在的同类最佳BTK抑制剂zanubrutinib,同时在中国市场开发及商业化其在研检查点抑制剂tislelizumab”。

  时代周报记者从百济神州获悉,Zanubrutinib (BGB-3111)获得FDA授予快速通道资格用于治疗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患者;计划于2019年上半年向FDA提交新药上市申请(NDA)。

  百济神州称,对于Zanubrutinib (BGB-3111),预计2018年晚些时候在中国提交首个NDA用于治疗MCL。

  此外,对于Tislelizumab (BGB-A317),今年第二季度期间,百济已启动了Tislelizumab联合化疗作为针对中国IIIB期或IV期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潜在一线治疗的临床3期试验;以及Tislelizumab联合化疗作为针对中国IIIB期或IV期鳞状NSCLC患者的潜在一线治疗的临床3期试验。

  同样,对Tislelizumab (BGB-A317),预计于今年晚些时候在中国递交cHL的新药上市申请。

关键词阅读:百济 神州 新药 Pipeline 配售比例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