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竞赛传统上考虑的是探索或旅游,但太空采矿看起来越来越合法,这为在另一个星球上创造新的文明和利润提供了可能。
特斯拉首席执行官伊隆-马斯克(Elon Musk)的SpaceX和亚马逊首席执行官的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的蓝色起源(Blue Origin)旨在让太空旅游成为现实,并最终让人类能够在其他星球上生活。 如今,科技让人类在小行星上着陆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拿SpaceX来说,重型运载火箭Falcon Heavy此前把一辆特斯拉跑车发射到太空,并在陆地着陆场成功回收了两个助推器。这意味着SpaceX未来将能够把更重的有效载荷带入太空,并可能降低发射费用。
著名天体物理学家奈尔-德格拉斯-泰森(Neil deGrasse Tyson)和一些人宣称,世界上第一位万亿富豪将来自太空采矿领域。据美国宇航局称,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中的矿物价值,相当于给地球上每个人带来1000亿美元的财富。
太空领域智库美国世界安全基金会(Secure World Foundation)私有领域项目总监伊恩-克里斯坦森(Ian Christensen)表示,目前对太空资源的所有权还缺乏法律上的明确性,而且管辖太空的法律总体上仍是模棱两可。克里斯坦森表示,“现行法律存在一些漏洞,需要澄清一些问题,以便为法律提供更多的确定性。”他还表示,目前还没有单个权利机构负责空间资源的分配。
目前最综合的太空法是联合国支持的《1967年外太空条约》(Outer Space Treaty of 1967),但国家间的混乱仍然存在。“谈到空间资源的利用,这个领域相当模糊,可以从任何一个方向来解释,” 政治风险顾问公司Stratfor的高级科技分析师丽贝卡-凯勒(Rebecca Keller)说。“各国政府甚至该领域的专家仍在就如何适当利用这些资源进行辩论,这仍是难以回答的问题。”
随着空间越来越拥挤,越来越多的公司希望从中获益。凯勒说,政府必须限制和控制未来私人利益的扩大。
克里斯坦森表示,目前对太空探索和旅行能力的限制意味着太空采矿将发展成为私营部门与政府之间的关系补充,一旦航天事业成熟,他不排除太空活动私有化的可能性。





- 今日十大热股:中美贸易传来利好,PCB人气爆棚中京电子翻倍,4000亿巨头罕见涨停,8天6板妖股提示风险
- 亚洲最大卫星制造基地“强磁场”效应初显,带动5000亿元产值
- 是供给侧收缩+AI需求共振,存储芯片大幅涨价,量价齐升或将持续到2026年
- 国际巨头持续提价,POE国产替代市场空间巨大
- 公安部等部门出手,加速商用密码领域建设进程
- AI基础设施建设提速,PCB产业链高景气度延续释放
- 覆铜板行业兼具周期性和成长性,AI高景气带来新机遇
- 我国首个海水漂浮式光伏项目建成投用
- 大幅提升能量密度的解决方案,硅基负极已经开始批量应用
- 脑再生科技暴涨122%,盘中多次熔断!国家药监局:配合相关部门出台基于脑机接口技术的医疗器械产品支持政策